金門
除了有保存完整的傳統閩南式聚落之外
還有不少異國風情的洋樓
上回分享過的"陳景蘭洋樓" 是金門最大的洋樓
而"金水國小"
在氣勢和規模上 都小了許多~
地址:金門縣金城鎮 前水頭47號
電話:082-313282
開放時間:08:30~17:00
民國21年完工的"金水國小"
是許多老金門人的母校~
現在 則作為展示館 介紹金門人"出洋"的歷史~
以蚵灰+紅糖+糯米 調製而成的紅磚圓柱
上下各有四方形的裝飾
解說員說 這代表~
在外做事堂堂正正 在家相處圓圓融融
家和 才能萬事興啊!
金水國小 是由水頭鄉僑集資興建的
整個校舍 是一棟"回"字形的建築
有僑民渴望"回家 回鄉"的涵義~
校內
保存了 80年前的課堂原貌~
昔日的教師宿舍和廚房~
接下來
就來聽聽 "出洋客"的故事吧!
金門 因地處中國邊陲 土地生產不足 人口過剩
清末至民國初期 大量金門僑民出洋
憑藉著勞動與機運 在南洋諸埠尋覓生機
省吃儉用的華僑 將所得寄回僑鄉
或貼補家用 或興修祖厝民宅
少數經商成功者 衣錦還鄉之際
創建學校 教育後進 捐助公共事務
其中 一部分的僑民 不再採取傳統建築的形式
改採"中西合璧"的洋樓 作為光宗耀祖的象徵
~~~節錄自"金門歷史文化地圖"~~~
離開家鄉 遠渡重洋打拼 稱為"落番"、"出洋"
而這些僑民 則為"出洋客"
~出洋客"落番" 所攜之行李箱~
雖然 人在他鄉
對家鄉的一切 依舊是非常關心的~
辛勞的僑民 在南洋賺了錢
便透過"民信局" 匯款給在金門的家人
"民信局" 是一種民間的郵遞組織~
"存德藥局"
當時 也是兼營"僑匯"和"信局"的老店舖
不但代轉匯款 也協助不識字的人寫信~
在交通和通訊 都不發達的年代
離鄉背井 和親愛的家人分隔兩地 是無可奈何的選擇
在異鄉奮鬥的人~苦! 在故鄉守候的人~更苦!!!
一別經年 滿腹相思 向誰訴!
望眼欲穿 何時才能重相逢呢?
以當年的工作環境 衛生條件和醫藥水準
在南洋從事苦力的這群"出洋客"
能真正衣錦還鄉的 有幾個?
又有多少人客死異鄉 生離變成了死別
家鄉的親人 揪心的等待
等到的 也許是晴天霹靂的噩耗
那團圓的美夢 只能祈求魂魄來入夢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