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分享我朋友的推薦好物Dr.Cink
今天來分享我朋友的推薦好物Dr.Cink,先說我朋友她是油性膚質,她極力、強力推薦這一罐Dr.Cink。不停洗腦我去買一罐來用,他誇張的說連下巴的頑固粉刺都會不見,我都快以為他是直銷了!哈哈哈!反正我最後還是買了一罐來用看看。
這一罐Dr.Cink也是FB狂洗版的頁配產品
(我上次還說絕對不要再買這種頁配產品了說)
但是這次不同的是新光三越竟然有設櫃
這樣感覺比較有信心
不過我是在DR.CINK官網買的,他們也有Dr.Cink粉絲頁
我之前有看上K牌的類似產品
不過K牌價格可以買兩瓶Dr.Cink
總之用一種嘗試看看的心情購入
如果效果不錯就不用買K牌了(省錢的概念)
我都會在粉刺的地方輕輕畫圈按摩
我是覺得這樣有加速吸收的效果
剛用完的地方會有點黏黏的但不會持續很久
我朋友推薦我的時候有先跟我說她用完以後會偏乾
但我自己是沒有乾乾的情況啦
不過我最後都還會上一層保濕
我要非常誠實的說一開始用的第一周用起來真的超無感
我本來以為又買到爛東西了
雖然無感反正也沒亂長什麼東西
錢都花了我還是持續在用
只能說保養品這種東西真的要持續使用
我用到第4周才覺得有效果(都用了半罐)
下巴的粉刺Dr.Cink真的有變少
粗粗的感覺少了很多(摸得出來)
只能說有效果但需要使用的時間長才會發現
醫院的古董傳真機
工商時報【陳穎芃】
美國醫院科技進展緩慢,再加上電子醫療紀錄規格不統一,導致年輕實習醫生被迫學習使用古董傳真機。
■Thousands of would-be doctors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are learning to use outdated technologies like pagers and fax machine for the first time while in medical training.
CNBC新聞網站報導,22歲美國人烏特蘭卡(Amol Utrankar)是醫學院二年級學生,平時在田納西州的范德堡大學醫療中心打工。某天醫療中心接收一位從社區醫院轉診來的病患,於是主管叫烏特蘭卡與社區醫院聯絡調閱病歷,沒想到這卻讓他不知所措,因為他這輩子還沒用過傳真機。
他急忙請教一旁的護士,才知道原來要先把傳真資料放在正確的紙匣,然後在傳真機上撥號發出資料,資料發完還得等待對方傳真機回傳確認單才算完成。即便如此,他到最後還是不確定這份傳真是否確實傳遞到收件人手上。烏特蘭卡表示:「我完全搞不懂傳真是怎麼一回事。」
烏特蘭卡不是唯一對傳真機感到陌生的年輕人,事實上美國千禧世代有多數從來沒看過傳真機或呼叫器(BBCall)。
在電子郵件及手機簡訊發達的年代,上述兩樣古董在一般產業及美國人日常生活中幾乎絕跡,但在美國各大醫院仍處處可見。許多醫院至今還仰賴傳真機調閱病歷,迫使全美醫學系學生及年輕實習醫生必須搞懂如何使用傳真機。
傳真機之所以能在美國健保產業存活至今,是因為許多老醫生習慣傳真機,不願花腦筋學習新科技。
醫生認為保密性高
此外,許多醫生也認為傳統的傳真方式比電子郵件保密性更高,不用擔心電腦安全漏洞造成病歷資料外洩。美國《健保可攜性及責任法案》規定的醫療紀錄分享方法也表明,醫院之間可經由傳真或郵寄來調閱病歷。
美國健保產業至今仍有多數醫療紀錄採用傳統紙本病歷,即便近年聯邦政府提出龐大補助鼓勵醫療院所數位化,但因目前市面上的電子病歷系統規格不統一,導致醫院間難以共享電子病歷,也讓不少醫院為保險起見繼續使用傳真機。
電子病歷規格待統一
醫師出身的新創公司Doximity創辦人葛羅斯(Nate Gross)表示:「美國無論大醫院或小醫院都有傳真機,因此傳真是最安全又簡便的資料取得管道。醫療保健產業大概還要再等10到20年才會捨棄傳真機。」Doximity開發的DocFax軟體能讓醫生從電腦發傳真到傳真機。
然而,不少醫學院學生質疑傳真機效率低落,且資料保密性不如老一輩想像中安全。大型醫院的傳真收發室通常有休息時間,假設病歷在收發室關門後傳來,醫生就要等到隔天早上才能拿到。況且,這份病歷在醫生拿到前往往轉手數名行政人員,其實稱不上保密。
哈佛醫學院學生安德森(Jordan D. Anderson)表示,有回他在醫院實習時半夜接到病患急診。這位病患是從外地來探親,但回程在機場突然發病送醫,因此安德森急需傳真調閱病歷及檢驗報告,無奈半夜傳真收發室關門,害他足足等了4小時才拿到資料。
這段期間安德森擔心延誤治療,決定直接替病患做檢驗,但4小時後收到的傳真資料顯示病患已做過部分檢驗,導致病患支付不必要的檢驗費用,而醫生也浪費時間做重複的檢驗項目。
今天來分享我朋友的推薦好物Dr.Cink,先說我朋友她是油性膚質,她極力、強力推薦這一罐Dr.Cink。不停洗腦我去買一罐來用,他誇張的說連下巴的頑固粉刺都會不見,我都快以為他是直銷了!哈哈哈!反正我最後還是買了一罐來用看看。
這一罐Dr.Cink也是FB狂洗版的頁配產品
(我上次還說絕對不要再買這種頁配產品了說)
但是這次不同的是新光三越竟然有設櫃
這樣感覺比較有信心
不過我是在DR.CINK官網買的,他們也有Dr.Cink粉絲頁
價格$990/30ml(當下覺得這麼便宜有用嗎)
我之前有看上K牌的類似產品
不過K牌價格可以買兩瓶Dr.Cink
總之用一種嘗試看看的心情購入
如果效果不錯就不用買K牌了(省錢的概念)
我都會在粉刺的地方輕輕畫圈按摩
我是覺得這樣有加速吸收的效果
剛用完的地方會有點黏黏的但不會持續很久
我朋友推薦我的時候有先跟我說她用完以後會偏乾
但我自己是沒有乾乾的情況啦
不過我最後都還會上一層保濕
我要非常誠實的說一開始用的第一周用起來真的超無感
我本來以為又買到爛東西了
雖然無感反正也沒亂長什麼東西
錢都花了我還是持續在用
只能說保養品這種東西真的要持續使用
我用到第4周才覺得有效果(都用了半罐)
下巴的粉刺Dr.Cink真的有變少
粗粗的感覺少了很多(摸得出來)
只能說有效果但需要使用的時間長才會發現
醫院的古董傳真機
工商時報【陳穎芃】
美國醫院科技進展緩慢,再加上電子醫療紀錄規格不統一,導致年輕實習醫生被迫學習使用古董傳真機。
■Thousands of would-be doctors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are learning to use outdated technologies like pagers and fax machine for the first time while in medical training.
CNBC新聞網站報導,22歲美國人烏特蘭卡(Amol Utrankar)是醫學院二年級學生,平時在田納西州的范德堡大學醫療中心打工。某天醫療中心接收一位從社區醫院轉診來的病患,於是主管叫烏特蘭卡與社區醫院聯絡調閱病歷,沒想到這卻讓他不知所措,因為他這輩子還沒用過傳真機。
他急忙請教一旁的護士,才知道原來要先把傳真資料放在正確的紙匣,然後在傳真機上撥號發出資料,資料發完還得等待對方傳真機回傳確認單才算完成。即便如此,他到最後還是不確定這份傳真是否確實傳遞到收件人手上。烏特蘭卡表示:「我完全搞不懂傳真是怎麼一回事。」
烏特蘭卡不是唯一對傳真機感到陌生的年輕人,事實上美國千禧世代有多數從來沒看過傳真機或呼叫器(BBCall)。
在電子郵件及手機簡訊發達的年代,上述兩樣古董在一般產業及美國人日常生活中幾乎絕跡,但在美國各大醫院仍處處可見。許多醫院至今還仰賴傳真機調閱病歷,迫使全美醫學系學生及年輕實習醫生必須搞懂如何使用傳真機。
傳真機之所以能在美國健保產業存活至今,是因為許多老醫生習慣傳真機,不願花腦筋學習新科技。
醫生認為保密性高
此外,許多醫生也認為傳統的傳真方式比電子郵件保密性更高,不用擔心電腦安全漏洞造成病歷資料外洩。美國《健保可攜性及責任法案》規定的醫療紀錄分享方法也表明,醫院之間可經由傳真或郵寄來調閱病歷。
美國健保產業至今仍有多數醫療紀錄採用傳統紙本病歷,即便近年聯邦政府提出龐大補助鼓勵醫療院所數位化,但因目前市面上的電子病歷系統規格不統一,導致醫院間難以共享電子病歷,也讓不少醫院為保險起見繼續使用傳真機。
電子病歷規格待統一
醫師出身的新創公司Doximity創辦人葛羅斯(Nate Gross)表示:「美國無論大醫院或小醫院都有傳真機,因此傳真是最安全又簡便的資料取得管道。醫療保健產業大概還要再等10到20年才會捨棄傳真機。」Doximity開發的DocFax軟體能讓醫生從電腦發傳真到傳真機。
然而,不少醫學院學生質疑傳真機效率低落,且資料保密性不如老一輩想像中安全。大型醫院的傳真收發室通常有休息時間,假設病歷在收發室關門後傳來,醫生就要等到隔天早上才能拿到。況且,這份病歷在醫生拿到前往往轉手數名行政人員,其實稱不上保密。
哈佛醫學院學生安德森(Jordan D. Anderson)表示,有回他在醫院實習時半夜接到病患急診。這位病患是從外地來探親,但回程在機場突然發病送醫,因此安德森急需傳真調閱病歷及檢驗報告,無奈半夜傳真收發室關門,害他足足等了4小時才拿到資料。
這段期間安德森擔心延誤治療,決定直接替病患做檢驗,但4小時後收到的傳真資料顯示病患已做過部分檢驗,導致病患支付不必要的檢驗費用,而醫生也浪費時間做重複的檢驗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