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叮咚媽咪聊到孩子有一陣子喜歡故意唱反調說『我不愛媽媽~』。
然然會刻意拉長尾音大聲地說『愛~~~~』然後給媽媽一個大號的抱抱或親親。
但大約在兩歲七八個月左右吧,有一陣子也不知是老大情節,還是適逢愛唱反調的年齡,問他愛不愛媽媽,很喜歡故意大聲地說『我‧不‧愛‧妳‧!』『我是爸爸的寶貝不是媽咪的寶貝!』
當孩子用看似認真的口吻說『不愛媽媽』的時候,剛開始我也曾覺得小小受傷,
有一次然正喝著ㄋㄟㄋㄟ,我問他愛不愛媽咪,他又故意回答『不愛』,直覺地我假裝用生氣的口吻對他說『哼!不愛媽媽~那不給你喝ㄋㄟㄋㄟ了!』並作勢要把衣服拉下來…然然急忙說『愛愛愛~』
我又問『是愛媽媽還是愛ㄋㄟㄋㄟ?』『我愛媽媽,也愛ㄋㄟㄋㄟ!』他答。
後來那陣子問他愛不愛媽媽,他就回答『我喝ㄋㄟㄋㄟ的時候愛媽媽!』
之後,我思考了這件事的背後意義,
當孩子故意說『我不愛媽媽!』的時候,我猜他們並不一定懂得其中的感情意涵,
當然更不知道這樣說可能會傷害媽媽的心,更不可能是為了要氣媽媽或傷害媽媽才故意這樣說。
這個年紀的孩子透過說反義詞,以及大人們聽到時的反應,
來確定『愛』或其他這類抽象的字眼,真正的意涵。
或許因為喜歡看到大人在聽到『不愛』時,著急的反應,因而證明自己對大人的重要性!
因此我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在孩子說『我不愛媽媽!』的時候回答『那我也不愛你了!』
反覆思考之後,我覺得當時跟然然說『不愛媽媽就不給你喝ㄋㄟㄋㄟ』也是不恰當的!
『愛』(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)不該是交換條件的。
爸媽對孩子的愛,也不會因為孩子考試考不好,或者犯錯了而打折扣!
愛也不該是試探。
有些父母(或阿公阿嬤)喜歡當著兒子(孫子)的面抱著別人家的孩子,或孩子的手足,說『我要抱弟弟(妹妹),愛弟弟(妹妹)不愛你了!』看到孩子著急的樣子,大人覺得有趣,一邊試探著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份量。
這些都無形中給了孩子對『愛』的錯誤認知瞭解。
有了這些思考之後,當然然說『我不愛媽媽!』的時候,
我會笑著擁他入懷,然後告訴他『真的?可是媽媽還是好愛你!』
他笑鬧著推開我繼續說『可是我還是不愛媽媽~』
我就繼續抱緊他告訴他『沒有關係!不管你愛不愛我,媽咪還是好愛好愛你!!』
最後,他投降了,親暱地笑倒在我懷裡『好啦好啦~媽咪我愛你!』
是的親愛的寶貝,無論發生什麼事,無論經過多久,也不求你任何的回報,
媽咪都會愛你!永遠永遠~。
(文首照片: 攝影師--王永年2009年6月,熟睡中的然然將滿三歲)